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被揭示问世

    信息发布者:梁郭集
    2017-01-02 11:56:07   转载

     

    中华民族6300年前的一个伟大的创造最近被揭示问世,它就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它又是中国最早的图像文字,放射着中华文明即将诞生的曙光。今年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辑的《三代考古》(六),刊载了原莱州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兼台长、主任编辑吕茂东的这一重大的研究发现,标题是《大汶口文化太阳芒形图像文字探赜》(图一)。

    1959年,太阳八角芒形图像第一次在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发掘的彩陶片上显身。其后,在大汶口遗址的另两次发掘中,又发现了四例太阳八角芒形图像,以一件彩陶豆上的用红、白、黑三色绘制的五个太阳八角芒形图像最为精美绝伦(图二)。除大汶口遗址外,在山东邹县野店大汶口文化遗址,江苏邳县大墩子大汶口文化遗址,江苏崧泽文化遗址,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山东栖霞县战国墓等地,共出土太阳八角芒形图像十多例,从黄河下游到长江流域,从大汶口文化早期到良渚文化和战国时期,太阳八角芒形图像跨越了三千多年的时空,传播了两千多公里地域,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适用性。

    吕茂东绘制的太阳八角芒形图解,揭示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图解显示,这八个太阳芒角的起至点都在太阳运行的圆周上,它们每两个一组,东方的A、B,表示最东北和最东南的日出方位;西方的A1、B1,表示最西南和最西北的日入方位;南方的C、D,表示太阳日中时的方位;北方的C1、D1,表示太阳夜半时的方位。当日出最东北的方位A,日入最西北的方位B1时,直线AB1将圆周分为北小南大的两部分,表示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是后世所称的夏至之时,AB1即是现代天文科学所称的北回归线,在北纬23°26’;当日出最东南的方位B,日入最西南的方位A1时,直线BA1将圆周分为南小北大两部分,表示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是后世所称的冬至之时,BA1即是现代天文科学所称的南回归线,在南纬23°26’,而夏至和冬至之时,白天和夜晚相加都是相等的,即现代所说的一天都是24小时(图三)。

    研究表明,这个长期以来被当作陶器星形纹饰的图像,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天文符号,它是东夷太昊、少昊部落观测太阳运行规律,以白天最长的一天和白天最短的一天为岁首,将一年分为春、秋两岁(季)的标志,是6300年前我国原始太阳历已经诞生的实证,它要比世界上最早的古埃及太阳历大约要早2300年。据《大戴礼·夏小正》和殷卜辞记载,夏、商时仍以一年为两岁(季),到西周时,才有了一年四季之分。如此,一年两岁,先民们沿用了4000多年。

    大汶口文化早期是孕育和形成东夷文明的重要历史时期,产生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太阳八角芒形图像文字放射着东夷文明即将诞生的曙光,蕴藏着原始天文学、地理学、数术学、文字学、绘图美术学等文化信息,体现着东夷民族的宇宙观及特有的精神追求、思维方式、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力,是东夷民族智慧和才能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1998年退居二线后,吕茂东有感于某些历史问题不明造成的困惑,毅然投身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其中《解读高青县陈庄西周遗址》发表于《管子学刊》2011年第11期,获山东省2012年文物考古优秀研究成果奖。他撰著的近三十万字的书稿《东夷古字古国探赜》正在待版中,《大汶口文化太阳芒形图像文字探赜》是该书三十篇论文中的首篇。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